很早很早以前的台南,安平和這一帶還是一片海,叫台江內海,
所以鄭成功還可以趁著漲潮,把大船從鹿耳門開進,經過這裡,
直直駛入赤崁樓前,偷偷摸摸突襲荷蘭人,攻下普羅民遮城。
清朝中期,安平到赤崁樓這一帶的內海逐漸淤淺,海岸線外推,
府城三郊等商人只好出資挖幾條運河,讓外地來台灣的貨物、商人、甚至官員,
在大船靠岸外港後,得以換乘小船順著運河駛進市區。
這五條河港穿梭的區域,是府城最精華的熱鬧地段,
這就是現在『五條港區』!
可以想像,府城這地區在清朝前中期是多麼繁忙浮華!類似現在的台北信義區吧,
而北勢街就處在最精華路段。
五條港流經的區域進行的是台灣最忙的交易活動、
也是最貴的地段、最潮的貨品也都在這裡運轉發散到台灣各地。
所謂『一府二鹿三艋舺』,「一府」特別指的就是這一帶!
今天為什麼我們會來這裡呢?
因為我們進行的『節氣生活』,眼看春天就剩下四月下旬的穀雨,
轉眼立夏就要到了,我們都還沒拜訪過春天的節氣神之ㄧ~雷公呢!
而那”遠在天邊、近在眼前”五條港裏的「風神廟」中,就有雷公神耶!
於是拎著包包,說走就走,開始我們的歷史之旅。
(五條港離我們家真的好近,腳程就可以到~)
我們雙腳一步一步踏在五條河港流經的遺跡上,
想像自己在清朝磨肩擦踵的繁榮市街上擠來擠去~ 呵
我們先到有274年歷史的「風神廟」,
廟外有個也是三級古蹟的「接官亭」,這兩個是一組的。
風神廟當時不是廟,是一幢很大、氣宇非凡,接待清朝官員的招待處所,
有完整的四進建築:前進是大門、官廳,後進有奉祀風神的殿堂。
舉凡從大陸來或要離去的清官,都從這裡候船迎送,或恭迎聖旨,
所以為了彰顯聲勢,又增設個牌坊『接官亭』。
尋找接官亭上的麒麟、龍形、吉祥圖案。
為了讓遊客了解古時來往的旅人是從哪裡靠岸上陸的,
這裏的磚道特別鋪上不同顏色:波紋狀藍磚代表河,灰色塊磚代表陸地。
這樣就可以清楚遙想「接官亭」和「風神廟」當時的作用和地位。
說到這個風神廟,可是全台灣唯一供奉『風神』的廟宇喔!
風神主要護佑海上往來船隻平安。
祭祀風神的禮儀遠在”搞禮數”的周朝就有記載,
一直到清朝,每年還一直都慎重其事地維持祭祀,
但不知道為什麼現在台灣僅僅存在一個風神廟?!
是不是後來因為有了海神媽祖的關係?
陪伴風神的有水神和火神,
加上我們專程來看的雷公神和閃電母,
這個廟裡的神明跟其他廟很不同,
跟生活息息相關的 風、火、 水、 雷、電,大自然的神都有!
我們仔仔細細看得過癮。
雷公的外型是鳥和人的結合體,
嘴巴和腳爪是鳥的構造,
身體是人身,手上握著斧頭和鑿子,很兇的樣子。
沒錯,他就是嫉惡如仇的雷公!
也是春天節氣中,『驚蟄』的節氣神。
軒軒過年期間看過一本[ 給孩子們的台灣歷史童話」,
出門前說要先講雷公和閃母的故事給我們聽。
才知道,原來正義凜然的雷公雖然懲惡無赦,但常常誤劈打錯人
跟電母相依為命的孝順媳婦就是被祂衝動的劈死,
電母傷心欲絕,苦苦哀求玉皇大帝不要讓更多人枉死,
天公便將電母許配給雷公,
希望雷公在重劈壞人前,
先由電母閃電照光,以明察秋毫看清是非
(所以電母手上拿著明鏡子喔!)
哇~好精采的民間故事哪!
謝謝軒軒讓我們的拜訪更生動!
我門學古人,從[南河港]接官亭上岸後,到風神廟坐一下,
就假裝過拱橋跨越 [北勢港],走向繁華鬧區,到北勢街(神農街)逛大街去。
快到轉角,有一間小小的白色藝術工作室,
現正展出木頭藝術創作,樓上有畫畫工作室。
孩子總是那麼好奇,
害我們馬上從清朝跳tone回到超現代的fu。
這個工作室可以通到上次我們兩個老人來喝小酒的 [太古101] 喔!
到底,就是 [太古101] 的那扇綠門。
「太古101」
繼續走,繼續走,到了!
這就是清朝全台最繁華的街道-北勢街。
我再次介紹街屋給小人認識,
軒軒馬上說鹽水那個老街(指的是橋南老街)也是這樣的屋子!
沒錯,舉凡有港口的地方,多有這樣類型的街屋,
寸土寸金,一樓當店面,二樓當倉庫,開個門貨物直接吊上去。
北勢街曾經是全臺商賈交易、人聲鼎沸的最繁榮街道。
難得的是,至今仍保留接道原來寬度,沒有擴大,
走在街上,妳們能想像兩三百年前的熱鬧景象嗎?
我們先往左轉,走到底是藥王廟,
主要祭拜遍嚐百草的神農大帝,
這條街後來改為神農街,就因為祂呢!
神農街因為市政府有計畫的活化古蹟,
吸引一些很有意思的人來開有意思的店。
小人又想上去一家位在二樓的二手衣物店,
想想,到街屋的二樓去探險也蠻酷的,就跟上去了。
續往北勢街另一頭走,
沿路當然也都是街屋,有住家,有一些創作者的工作室,
新舊古今交雜,竟也渾然融合無瑕。
北勢街居民的信仰中心就是這個金華府。
是一個近兩百年供奉關公的古老廟宇,裡頭有七爺和八爺,
廟方人員給小人一張關於范、謝將軍的傳說故事,
說孩子得多瞭解一些自己的文化和歷史。
他讓我們親手開關那重重木門的閂,感受古人生活。
開闔時那ㄍ一......ㄍㄨㄞ.....的木頭聲好迷人,
彷彿回到古時清朝年間一大清早
在濛濛薄霧的水仙花香和嬝嬝檀香中,
跟著鬧街一起甦醒,開啟一天繁榮~
碰碰問我,金華府門上為什麼不像其他廟是畫門神,而是一顆一顆突起的東西,
這個問題很好,依稀記得我門去大天后宮走讀時也看到過。
回家查一下,果然! 這些門釘,也是門神的一種哩!
門釘通常只能用在有份量的廟,代表它的地位。
在五條港區遊遊走走兩個多小時,
踏著向晚餘暉,我們走回風神廟,
輕輕跺下港口,踩上那開往鹿耳門的小船離開,
小舟搖擺在南河港上。。。。。
我們跟接官亭岸上送行的人說拜拜~